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袁振国:在改革中探索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9)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实施规划,出台配套政策和具体办法 自恢复高考以来,大大小小的改革就没有停止过,历次高考改革虽然都有很好的愿望和细密的

(一) 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实施规划,出台配套政策和具体办法

自恢复高考以来,大大小小的改革就没有停止过,历次高考改革虽然都有很好的愿望和细密的设计,但由于缺乏系统协调,往往“输在最后一公里”。新高考改革比历次改革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更加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

首先是做好思想动员、组织发动、人员培训、舆论营造和意见反馈等工作。由于高考的高利害关系,各利害相关方并不会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而是会按于己有利的方式参与其中。充分认识新高考对选拔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和引导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对推动新高考改革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要努力减少地方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博弈心理,自觉营造和维护新高考改革的良好环境。

其次是做好制度设计、程序设计和机制建立的工作。制度是框架,程序是轨道,机制是抓手。有健全的可操作的制度细化,有科学易行的程序,有有效有力的机制,才能保证大政方针、原则要求落到实处。

最后是资源协调平台的建立,比如建立区域师资动态配置平台。增强选择性是这次高考改革的最大亮点,但也是工作难点。当学生对高考科目有了多种选择时,就意味着每年选修不同学科的学生人数会不断变化,学校对学科教师也就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在传统高考体制下,不同学科老师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而在新高考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些学科师资不足、有些学科师资富余的情况。高中学校仅凭自身的力量难以满足学生对高考科目的动态选择,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对不同高中学校间学科教师信息的掌握和动态调配,为学科教师在高中学校间的流转提供支持,从而保障学生对不同高考科目的选择。

(二) 创新育人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作为高考改革的主体,高中学校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难得的机遇。抓住机遇,创新育人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时不我待。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教研部门和考试部门等方面的专业力量,对高中的育人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变革等进行指导,推动高中教育综合改革,为落实高考新政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会学生学会选择。高中教育是人生求学过程的关键阶段,但遗憾的是目前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十分被动、十分辛苦。新高考改革为学校改变学生被迫学习的角色创造了条件,它要求学生通过学会自我选择,培养自主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高考模式下,学生可以把习题做到极致,但对学科知识本身却并不感兴趣。更遗憾的是,原本学生在选择未来专业时应优先考虑自己所喜欢的学科,但现在选择的却是最有可能被录取的专业。如何尊重并且帮助学生把握新高考赋予学生的选择空间,就成为学校必须考虑的重点工作。

三是改进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通过高考科目的不同组合,新高考很自然地取消了大家对高考理科状元或者文科状元的追捧,这既有利于缓解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新高考希望通过“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定,将高中生的个性成长纳入评价范围。这有利于改变传统高考只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不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实践能力的倾向,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其社会实践的机会。

四是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在传统高考模式下,统一高考成绩是全部的甚至是唯一的录取依据,学生高考总成绩越高,选择专业的空间就越大;学生高考总成绩越低,就不得不为了选择好的大学而牺牲自己喜欢的专业。当所有的高中学校和所有的高中学生都只追求统一的高考总成绩时,将出现高中学校千校一面、高中学生千人一面的现象。如果将高中生的专业选择与高中生的高考科目挂钩,学生就有可能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自己的优势学科上。这样,每所高中也就可能更多地关注优势学科与高考科目的组合,从而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凸显。

(三) 建立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联动机制

高考改革不仅是考试制度的改革,而且还是招生制度的改革。是高中和大学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改革,只有高中与大学紧密衔接、互相促进,高考改革才能顺利推进。从总体上说,面对新高考改革,大学的压力没有高中大,大学的热情和主动改革的积极性也没有高中高。因此,下放更大的高校招生自主权,发挥高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巨大的空间。

文章来源:《理科考试研究》 网址: http://www.lkksyj.cn/zonghexinwen/2020/0825/457.html

上一篇:杨振宁为什么能拿诺贝尔奖?看看他学生时期的
下一篇: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六十三)

理科考试研究投稿 | 理科考试研究编辑部| 理科考试研究版面费 | 理科考试研究论文发表 | 理科考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理科考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