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理科学习的符号学观念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引言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标签式的分科学习是种灾难,他在一次访谈中说:“任何知识的探索,其本质必然是多学科的,不能把智力前进的实际步骤从逻辑和数学家们有

一、引言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标签式的分科学习是种灾难,他在一次访谈中说:“任何知识的探索,其本质必然是多学科的,不能把智力前进的实际步骤从逻辑和数学家们有关他们的公理化及形式化中分离出来,不可能把个人从社会环境中孤立出来。” 孤立的结果造成了传统学习过程中的几个现象: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硬背概念;学生运用知识做题时发现很难理解概念;学生无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 对于记忆力重要性的过分强调,其实是一种误导,记忆力即记忆材料的能力,依照艾宾浩斯的理论,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以及永恒性的记忆,从大众的心理去看,最想运用记忆力去做的事可能是背单词、背材料、记公式,如果记忆对象是一长串纯粹的无规律的数或图像,比如圆周率,那么大众对记忆的态度可能是正确的,这里不考虑转移或赋义的记忆方法。这种记忆总是将对象看作是无意义的音节或表象的堆砌,这种记忆每一次都是瞬时的,在时间或空间上都没有与现有知识结构体系发生关联,它转变成长期记忆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凭借的也是最纯粹的动物能力。较高层次的记忆基于理解的前提,这种方式的记忆将材料内本来所具有的意义发掘出来,使材料内对象之间发生联系,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意义,这种记忆是阅读式记忆,但它依然不是最好的一层。最高层次的记忆是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而这也是本文的反应之一,本文提出的许多例子便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体现。 二、意义的两种表现形式 符号学观念由A.J.格雷马斯在《论意义》中提出。他将意义看作一个潜在计划,或者一段程序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用一句话解释另一句话。世界是科学形式的实体,同时也是符号形式的实体,符号形式把它分解成各种感知范畴:视觉的、嗅觉的和味觉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科学形式的实体,忽略符号形式的实体,这也是学生无法达到融会贯通并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重要原因。 首先需要做的是把视像世界看作客观现实。它的表现形式由事物-名称、过程-动词构成。下文将分析这两个表现形式。 符号共性不是指向它们自身而是指向别的东西。以《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为语料源,先看最开始的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理解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对本书后面的概念起整合作用。本书对信道的解释为“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信道这个符号是指向信号的,没有信号的概念,信道也不存在。第二,动词“传输”是一个过程。关于动词,格雷马斯敏锐地指出:动作程序的计划构成了它的所指,覆盖这个所指的动作段便是它的能指。“传输”的所指,或者说它的计划是将“信号”运送一段距离,它的能指,或者说它的动作形象可以是信号弹在夜空中划出的一条长线这一过程。第三,“物理媒质”,“信号”的定义后面有一个补充“信道可以是大气、明线、电缆、光纤”,这些都是“物理媒质”的不同能指,视像世界正是犬牙交错、重重叠叠的多层能指。如此解释之后学生将会更加主动的分析符号之间的关系,抓住符号动作的本质,理解起来容易许多。 《信号与系统》对系统有如下定义: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单元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定义正好符合A.J.格雷马斯通过符号理论的预期:“符号关系并不是一个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简单关系,而是一个关系结构,将其称之为形素层。”“一切语言均是两种不同的感性实体的结合,一种构成表达层,另一种构成内容层。过程和系统各自与一种不同的实体联系在一起。把表达层改造成内容层,可以使两潜在系统产生关联,一个系统控制感知过程,另一个系统说明语义结构的语言表现,这种改造解释了外在语言的参照物是如何过渡到语言的内容层。” 如是,系统形成的过程必定是通过动作互相联系。 20世纪上半叶,戴尔等提出了“经验塔”理论。“经验塔”最底下是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越往上越抽象,最顶层便是言语符号。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非常赞同学习应从直接经验开始慢慢转向概念性经验。布鲁纳的经验塔浓缩为三个类别:动作性、映像性、抽象性。他们提出的经验塔完全可以通过符号学分析来构建。 现象学研究采用还原法,它排除一切不确定的东西,为的是找到知识的基础。虽然现象学研究采用的还原法极其严格,也不容易运用,但还原的思想还是很有借鉴作用。比如说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它们对于生活来讲,无疑是陌生的,而当许多个这样的符号通过动作发生联系时,其产生的关系网络——也就是上面说的形素层(这就是一个专业术语)将异常复杂,用数学的方法分析一下便可以知道个大概:假设想要阐述一个系统需要五个符号,它们之间是最简单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这五个符号相互间通过动作产生一种联系,那么当前的关系数将是二十种,多一个符号,关系将多出十种(指向不同关系也不同),随着符号的增加,关系数将越来越多。这还不考虑某条关系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化。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越学越糊涂的情况,这并不代表学生不用心,而是因为对专业术语的不熟悉导致了对其关系的茫然。 三、使学习发生意义的“移情” 传统的学校把课业强加给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教师的不断限制是不可分的,即使有时察觉不到。相对的,新学校并不意味着教育要求学生做他想做的事,而是首先要求学生愿意做他所做的事。 杜威和克拉巴埃德认为,强迫的工作是一种违反心理学的反常活动,而一切有成果的活动都以一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克拉巴埃德的意见更加清楚:“传统的教育自然地把学生看成可以掌握一切逻辑上明确的东西,同时又把学生看成是在机能上不同于学者的。学者行动需要有一种理由,一种动机,而学生则能够没有动机从事任何工作,仅仅因为学校要求他们这样做。然而,学生和学者的机能是一样的,他的动作受兴趣和需要的规律所支配,否则这种行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通过“移情”方法可以使学习发生意义(对学习者来说)。这里所说的“移情”不同于心理学的移情,有别于现象学的移情,类似于美学的移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既不是治疗手段,也不具有原初性,却有点“修辞”的意味。假如你不想考试,但是一想到考好了能去心仪的地方旅游,那么仅仅因为想到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也会改变一点你对复习的态度,这种现象叫做“同感”。这种方法经常被采用。举个例子,我国著名学者李幼蒸不擅长也恐惧语言学习,但他为了能读懂哲学资料而主动去学习德语。 这里用到了同化和顺应的概念,这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当个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能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识结构中,这就是同化。当个体不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这两个概念在这里是不严格的隐喻,学习哲学对于李幼蒸来说类似于同化的过程,而学习外语则类似于顺应的过程。第一个整合式模型是个体价值的模型,第二个是社会价值模型。这两个整合式模型各自分别有八种(“提倡”和“禁止”的态度和四种类别之间组合),如果把这两个整合式模型各项逐一配对,那么将得到十六种情况。根据格雷马斯的解释,在这些情况中,只有两大类是最好的结果:一是个体的向往研究范围加上社会接受的学习态度,一是个体接受的学习范围加上社会提倡的学习态度。这一点对现实很有启发。再来分析李幼蒸的例子,为什么到最后他可以成功?他既在向往的学术领域里有番建树,又攻克了自己“恐惧”的语言学习。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最终接受了他起初所“恐惧”的语言学习,虽然到如今他依然不喜欢语言,只将其视为交流工具,但他终究明白了语言学习对其研究的重要性。这便是“同感”的功效。 符号学对教育的启示是:符号学的解析方法易于分析繁杂的关系,把握符号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学习应从直观经验渐渐过渡到概念经验;在学习中应注重内容层和表达层两方面的描写;学习任何学科,都应该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可以利用修饰法和还原法化简概念;对待自己向往的与惧怕的学习范围和社会倡导的学习态度至少应该用“同感”的方法尝试接受;利用“移情”理论可以将惧怕的学习范围变为向往的,“移情”可以创造更多可能,教师应该尝试赋予学习以目的。 参考文献 [1]让·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心理学研究文选[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2]艾宾浩斯.记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格雷马斯.论意义符号学论文集(上下册)[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4]张辉.曹丽娜.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三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5]燕庆明.信号与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文章来源:《理科考试研究》 网址: http://www.lkksyj.cn/qikandaodu/2020/1215/549.html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育40年回顾与思考(一)
下一篇:国机集团任洪斌拜会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理科比亚

理科考试研究投稿 | 理科考试研究编辑部| 理科考试研究版面费 | 理科考试研究论文发表 | 理科考试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理科考试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